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的现状与意义

根据《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 3.0%,许可率为 9.0%。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4.6年,明显低于全国 6.9年的平均水平。亟需着重以专利质量提升带动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水平提升。近年来,多项政策全面推进高校专利质量提升,2020年2月,教育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202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开展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成为检测高校专利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的现状与意义

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主要是把提高科研水平和提高专利质量统一起来,通过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加强专利的转化运营,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保护科技创新。目前,各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主要是通过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或者内部知识产权部门办理,通过在研发层面和知识产权保护层面进行评估,使得评估工作存在很多难点。

 

第一,评估制度建立难。由于评估涉及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发明团队或个人等多方利益,如何促使各方紧密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专利申请前评估,需要从制度上作出规划。第二,评估规范难以确定。对于已经申请的专利,由于申请前评估没做到位,缺乏客观公认的准则,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评估标准还需探索。第三。,评估项目数量大。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评估项目数量众多,难以全面顾及。第四,评估效果难以验证。评估效果的判定是专利的授权率和转化率,目前还未建立易操作的指标。第五,评估对象复杂。高校专利涉及学科领域众多,需求也各不相同,对知识产权的诉求存在差异,如何兼睡不同学科不同需求的申请,保障流程一致性是对高校专利申请前工作的挑战。第六,评估人才队伍缺乏。相关机构评估人员专业度不够,经验不足。

 

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的意义在于提高专利质量和科研实力,提升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水平与素养,贯彻科技创新思想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完善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不同于专利检索、专利评估,而在于打造高质量专利。